中金在线 > 财经 > 国内财经

|国内财经

百强房企前7个月拿地金额达5783亿元 同比增长超三成

中国经济网

|
  2025年,土地市场延续升温态势。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1—7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拿地TOP100排行榜》显示,TOP100房企(以拿地权益金额排序)合计拿地金额达5783亿元,同比增长34.3%。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7月份,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竞争依旧激烈,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紧抓窗口期,通过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积极补仓;另一方面,2025年以来,各地积极释放优质地块吸引房企投资,这也决定了土地市场热度的延续。
  从企业排名来看,中海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地产”)、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城中国”)、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利发展”)稳居拿地金额榜单(以权益拿地金额计算)前三位,分别为542亿元、522亿元和424亿元,合计占据榜单总金额约26%。
  在拿地面积(以建筑面积计算,下同)方面,绿城中国以248万平方米位居首位,保利发展和中海地产紧随其后,建筑面积分别为205万平方米和203万平方米。
  从企业来看,央国企仍处于拿地主导地位,不少民企也在积极“补仓”。如杭州滨江房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滨江集团”)拿地金额位居前十,四川邦泰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也进入拿地金额前二十,民营房企整体延续区域深耕“精准补仓”策略。
  新增货值方面,2025年前7个月,绿城中国以1116亿元新增货值占据榜单第一,中海地产以935亿元新增货值位列第二,保利发展新增货值规模为907亿元,位列第三。TOP10企业(以新增货值排序)2025年前7个月新增货值总额6871亿元,占TOP100企业(以新增货值排序)的43.5%。
  从各城市群拿地金额来看,长三角仍是拿地最活跃区域。2025年前7个月,长三角TOP10企业(以长三角拿地金额排序)拿地金额1802亿元,位居四大城市群之首,京津冀TOP10企业(以京津冀拿地金额排序)拿地金额894亿元,位列第二;中西部TOP10企业(以中西部拿地金额排序)拿地金额457亿元,位居第三。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