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国内财经

|国内财经

中央再提“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陆铭:“人房地钱”联动,关键在于人

时代周报 李杭

|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过去十几年,房地产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住房总量短缺问题,确保人们有房住。而如今,全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超40平方米,户均拥有超过1套住房。由此,居民需求从最初的“有没有”,逐步转向更加注重“好不好”,改善型住房需求显著增加,提升居住品质的愿望愈加强烈。

  

与此同时,我国房地产传统发展模式逐渐暴露出土地与住房供需不匹配、保障性住房供给相对不足,大城市房价高,新市民、青年人住房负担较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构建变得尤为迫切。

  

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对于房地产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并给出“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三条路径。此后,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相关概念开始频繁出现。各地也在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新模式,今年以来部分举措已经落地。

  

近期,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快构建房地产新模式。与以往相比,从“推动”到“加快”的措辞变化,不仅凸显了这项工作的紧迫性,也意味着政策环境和实施条件逐步成熟。

  

那么,在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下,“人、房、地、钱”四大要素到底要如何联动?在不同人口流动特征的区域,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又应如何体现差异化?

  

  

带着这些问题,时代周报记者专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对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相关话题进行深度解析。

  

要素联动的关键在于人

  

  

近年来,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虽被频繁提及,但其核心内涵并未发生显著变化。总的来说,房地产市场仍需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进一步而言,地方政府不应将房地产简单理解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手段,也不应将土地出让收入视作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而应真正让房地产成为满足人民居住需求的根本手段。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