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国内财经

|国内财经

电力负荷创历史新高,保供靠什么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
  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高出1.5亿千瓦,较今年6月底上升2亿千瓦,相当于同时点亮146.5亿盏100瓦的灯泡。面对用电负荷大幅攀升的挑战,目前全国电力供应总体平稳有序,不仅人民群众清凉度夏电力需求得到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电也获得强力支撑。电力迎峰度夏大考背后,藏着什么保供密码?
  高温是电力需求增长的首要推手。入夏以来,全国多地出现高温闷热天气,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省份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炎炎烈日下,空调制冷负荷成为拉动电力负荷攀升的“主力军”。这种因高温催生的用电需求具有刚性,只要高温持续,制冷用电就必不可少,给电力供应带来严峻挑战。据中国气象局预测,未来一段时间,黄淮、江汉、江南等地将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预计华东、华中地区电力负荷还将不断攀升,带动全国电力负荷持续增长。峰值负荷的不确定性加大了保供难度。
  经济热度是深层次原因。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实现良好开局,生产供给较快增长,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服务业消费持续释放。数据中心的算力需求、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夜间经济的用电需求……在经济持续增长拉动下,各地电力负荷不断攀升。
  面对历史性峰值,我国电力系统表现堪称稳健。14.65亿千瓦负荷下,全国未出现大面积停电,民生用电未受影响,工业生产未因缺电停摆。这份“总体平稳有序”的答卷,源于系统性、精细化的保供逻辑。
  看源头保障,主力电源稳发满发,新能源应发尽发。火力发电作为“压舱石”,在迎峰度夏前已完成全面检修,全国统调电厂存煤充足。水电企业精准预测来水,通过科学优化调度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将汛期来水转化为清洁电力。核电机组连续满功率运行,为沿海地区提供稳定电力。新能源场站抢抓风光资源时段,全力争发绿电。发电侧“粮草充足”就是保供的最大底气,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1亿千瓦,同比增长18.8%。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