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观点评论

|观点评论

以文明互鉴促和平发展

经济日报

|
  

  “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人类站在新的十字路口,迫切需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向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致贺信,深入阐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强调中国愿同各国一道,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023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郑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指明了路径。全球文明倡议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要义是求同存异、和合共生,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多元融合、共存共生的文化理念相互呼应,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高度契合。两年多来,全球文明倡议的理念主张日益成为全球性共识,并不断转化为生动探索和实践,彰显了中国方略的强大生命力。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发展动能不足、分配失衡问题突出,风险挑战丛生。部分国家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人为构筑贸易壁垒,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正常交流与合作,也给文明交流互鉴带来重重困难。在此背景下,更需要世界各国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通过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在经济政策上的协调与沟通,携手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变革,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应当尊重彼此文明的差异性,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多样的文明是世界的本色,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发展道路和模式的多样化,正是文明多样性的生动体现。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路径都值得尊敬。各国应当共同维护好不干涉别国内政这一准则,共同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搞阵营对抗和各种“小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