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颖电子 IPO:募资缩水至6.6亿、中介费用与券商尽责之考
7月18日,超颖电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超颖电子)申请上交所主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提交注册”。民生证券为其保荐机构,拟募资6.6亿元。
超颖电子冲刺A股的进程风波不断,其IPO募资额从最初计划的10亿元大幅缩水至6.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的金额更是近乎腰斩,这一变化引发市场对其资金规划的质疑。与此同时,其IPO涉及的中介费用不少于6060万元,其中保荐及承销费率达8%,高于部分同类型企业5%-7%的平均水平,费率合理性存疑。作为保荐人的民生证券,面对超颖电子的高估值、募资计划争议及财务数据疑点等问题,其勤勉尽职程度也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焦点,引发广泛讨论。
募资“瘦身”:从10亿到6.6亿的巨变
回溯至2023年,超颖电子在最初递交的申报稿中,曾勾勒出一幅雄心勃勃的募资蓝图,计划募集资金高达10亿元。其中,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的资金更是占据了募集资金总额的60%,这一激进的募资计划瞬间引发了市场对于其资金需求合理性的强烈质疑与广泛探讨。
然而,市场的风云变幻总是令人猝不及防。2024年,证监会明确表态,IPO企业上市绝不能以“圈钱”为目的,必须严格审查上市企业融资的实际需求。在这一监管风向的强力扭转下,超颖电子再次递交的申报稿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募集资金总额被大幅削减至6.6亿元,而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的资金更是从原本的6亿元锐减至2.6亿元,即便如此,这部分资金占削减后募资总额的比例仍高达39.39%。
对于这一显著变化,超颖电子在招股书中给出的解释显得较为简略和笼统,仅仅提及“随着业务规模扩大,需补充一定规模的营运资金满足日常经营需求”以及“有利于减少利息费用”。但从其实际财务状况深入剖析,截至2024年底,超颖电子的流动负债中短期借款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增至17.26亿元,同比实现翻倍;应付账款也高达20.38亿元,占据了流动负债的近一半份额。如此之高的资产负债率,使得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偿债压力,不仅增加了财务风险与资金成本,还严重限制了其融资能力,对日常经营资金周转及业务拓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尽管公司乐观地表示,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盈利能力将逐步增强,经营现金流预计也将不断增加,但在当前阶段,募资额的大幅削减以及补流资金的近乎腰斩,无疑给公司精心制定的资金规划和充满挑战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和严峻挑战。
7月18日,超颖电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超颖电子)申请上交所主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提交注册”。民生证券为其保荐机构,拟募资6.6亿元。
超颖电子冲刺A股的进程风波不断,其IPO募资额从最初计划的10亿元大幅缩水至6.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的金额更是近乎腰斩,这一变化引发市场对其资金规划的质疑。与此同时,其IPO涉及的中介费用不少于6060万元,其中保荐及承销费率达8%,高于部分同类型企业5%-7%的平均水平,费率合理性存疑。作为保荐人的民生证券,面对超颖电子的高估值、募资计划争议及财务数据疑点等问题,其勤勉尽职程度也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焦点,引发广泛讨论。
募资“瘦身”:从10亿到6.6亿的巨变
回溯至2023年,超颖电子在最初递交的申报稿中,曾勾勒出一幅雄心勃勃的募资蓝图,计划募集资金高达10亿元。其中,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的资金更是占据了募集资金总额的60%,这一激进的募资计划瞬间引发了市场对于其资金需求合理性的强烈质疑与广泛探讨。
然而,市场的风云变幻总是令人猝不及防。2024年,证监会明确表态,IPO企业上市绝不能以“圈钱”为目的,必须严格审查上市企业融资的实际需求。在这一监管风向的强力扭转下,超颖电子再次递交的申报稿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募集资金总额被大幅削减至6.6亿元,而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的资金更是从原本的6亿元锐减至2.6亿元,即便如此,这部分资金占削减后募资总额的比例仍高达39.39%。
对于这一显著变化,超颖电子在招股书中给出的解释显得较为简略和笼统,仅仅提及“随着业务规模扩大,需补充一定规模的营运资金满足日常经营需求”以及“有利于减少利息费用”。但从其实际财务状况深入剖析,截至2024年底,超颖电子的流动负债中短期借款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增至17.26亿元,同比实现翻倍;应付账款也高达20.38亿元,占据了流动负债的近一半份额。如此之高的资产负债率,使得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偿债压力,不仅增加了财务风险与资金成本,还严重限制了其融资能力,对日常经营资金周转及业务拓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尽管公司乐观地表示,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盈利能力将逐步增强,经营现金流预计也将不断增加,但在当前阶段,募资额的大幅削减以及补流资金的近乎腰斩,无疑给公司精心制定的资金规划和充满挑战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和严峻挑战。
中介费用:高费率背后的隐忧
超颖电子此次IPO所涉及的中介费用,涵盖了保荐及承销费用、审计及验资费用、律师费用以及发行手续费用及其他费用不少于6060万元。
在保荐及承销费用方面,保荐承销费分阶段收取,为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的8.00%并且不少于4500万元。这一收费标准是参考市场保荐承销费率平均水平,经双方友好协商确定的,并根据项目进度分节点支付。若以最终募资额6.6亿元来精确计算,保荐及承销费用将高达5280万元(6.6亿×8%),远远超过了4500万元的下限。将这一费用水平置于市场大环境中进行横向对比,部分同类型企业的保荐承销费率大多在5%-7%之间徘徊,如此一来,超颖电子8%的费率显得相对偏高。
民生证券:勤勉尽职成疑
在超颖电子IPO过程中,民生证券作为保荐人,其勤勉尽职程度成为了整个市场关注的核心焦点。
超颖电子存在着诸多令人瞩目的问题。首先是明显溢价的估值,其以相对较高的估值冲刺A股,与母公司在台湾市场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母公司定颖投控在台湾地区发展并不理想,市值相对较低,而超颖电子却试图以较高估值登陆股,这一现象着实令人费解。其次,“圈钱”意味浓厚的募资计划,从最初计划将60%的募资用于还贷补流,到调整后仍有近40%的比例,这一行为引发了市场对于其融资动机的强烈质疑。再者,业绩依赖负债扩张和补助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公司的业绩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负债的不断增加以及政府补助和出口退税,其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了广泛的质疑。此外,财务数据方面也存在诸多疑点,如业绩增长的异常波动、子公司之间利润分配的可疑情况等,都让市场对其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面对超颖电子存在的这一系列复杂且严重的问题,民生证券作为专业的保荐机构,本应肩负起全面、深入、细致核查的重任。然而,从目前市场所掌握的信息来看,民生证券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在超颖电子的高估值问题上,民生证券是否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合理的估值分析?对于募资计划中还贷补流比例过高的问题,是否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和风险评估?在业绩依赖和财务数据疑点方面,是否采取了足够的核查手段和专业的分析方法?这些问题都亟待民生证券给出明确且令人信服的答案。若民生证券未能尽到应有的核查责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超颖电子的高估值和备受争议的募资计划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那么这无疑是对投资者的严重不负责任,更是对整个市场生态的极大破坏。
超颖电子的IPO进程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资本市场在企业上市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和问题。募资缩水背后反映出企业资金需求的合理性困境,中介费用的高费率引发了市场对于费用规范的强烈诉求,而保荐人民生证券的勤勉尽职问题则触动了市场对于中介机构责任担当的敏感神经。这一案例不仅为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和有力的依据,也为投资者在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时敲响了警钟,同时也给其他拟上市企业以及中介机构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未来,超颖电子在成功过会(2025年7月10日沪主板过会)后,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募集资金,优化财务结构,提升盈利能力,将成为市场持续关注的重点。而随着监管的不断加强和市场的日益成熟,中介机构在为企业提供服务时,也必将更加注重收费的合理性和合规性,更加严格地履行勤勉尽职的责任,资本市场的生态环境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
加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