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产业经济

|产业经济

兴化农商行:绿色金融突围背后,业务结构单一与净息差压力亟待破解

分支行观察PLUS 宝剑

|
  江苏兴化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化农商行”)作为江苏省兴化市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凭借深耕区域经济和“三农”服务的定位,近年来在营业收入、资产规模及绿色金融领域展现出一定的增长动能。然而,在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化和金融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其业务结构单一性、盈利能力承压以及市场风险管理压力等问题逐渐显现,成为制约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区域龙头地位稳固
  但业务结构单一性风险凸显
  截至2024年末,兴化农商行总资产规模达772.57亿元,较2022年增长27.96%,年均增速12.12%;存款余额646.34亿元,贷款余额481.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05%和9.14%。在兴化市的存贷款市场份额分别为37.86%和34.20%,稳居当地银行业首位。这一成绩得益于其广泛的网点布局(61个营业网点覆盖城乡)和对本地产业的深度嵌入,以及储蓄存款的高稳定性(定期储蓄占比80%)。2024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0.40亿元,净利润5.02亿元,尽管受净息差收窄影响(净息差从2022年的2.50%降至1.89%),但通过投资收益的快速增长(6.66亿元,同比增7.84%)部分对冲了存贷业务的利润下滑。
  然而,业务结构的单一性成为隐忧。截至2024年,贷款业务仍占总资产的62.27%,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及建筑业的贷款集中度高达87.60%,行业风险高度聚集。若金属制品业或房地产产业链出现系统性风险,其资产质量可能受到直接冲击。此外,尽管绿色金融业务投放28笔、1.81亿元,但其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仅为2.34%,难以形成对传统业务的有效替代。这种过度依赖传统行业的信贷投放模式,在经济周期波动或政策调整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盈利能力承压
  净息差持续收窄
  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的背景下,兴化农商行的盈利能力面临多重挑战。2024年,其净息差降至1.89%,较2022年下降0.61个百分点,主要受存款成本刚性上升和贷款定价下行的双重挤压。尽管该行通过压降运营成本(成本收入比从34.89%降至31.51%)部分缓解了压力,但利息净收入仍同比下降4.61%至7.55亿元。非息收入占比偏低(2024年投资收益占营收的21.91%)进一步制约了利润增长的多元性。对比同业,2023年太仓农商行的净息差为2.30%,淮安农商行为2.12%,兴化农商行的息差劣势已显。若未来货币政策继续宽松或LPR进一步下调,其盈利空间可能进一步收窄。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