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芯生命IPO:财务“打架” 涉嫌财务造假 最近一年技术人才出现“离职狂潮” 集采冲击下产品价格暴跌 5年亏了10亿元
7月18日,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芯生命”)即将叩响科创板上市委的大门。这家自诩“国内首创FFR/IVUS双轮驱动”的明星企业,头顶“国产高端器械破局者”的光环,却在招股书里留下了一地鸡毛:五年巨亏近10亿、销售费用畸高、核心数据打架、核心技术团队大量流失……
北芯生命在2019年至2022年中,其营业收入分别为2.91万、167.46万、5176.21万和9245.19万元,对应的扣非净利润则分别为-2145.16万、-5426.46万、-16062.65万和-17898.72万。
尽管彼时体量还不到1亿元,但北芯生命已经迫不及待地冲刺IPO了,2023年3月底,公司提交了招股书(申报稿),正式冲刺A股。但此后两年,公司分别亏损1.4亿元和0.44亿元,未能实现年度扭亏。而从2019年~2024年,北芯生命已经累计亏损接近10亿元。
财务数据与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数据“打架”涉嫌财务造假
需要指出的是,北芯生命的财务数据堪称“薛定谔的报表”。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公司营收从9245万元增至3.17亿元,但亏损额也从3亿元下降至5374万元。然而,这一“改善”背后暗藏玄机:
首先是工商年报与招股书数据公然打架。以2023年年报为例,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北芯生命2023年的净利润约-2.6亿元。而根据公司招股书披露,2023年,北芯生命的净利润为-1.55亿元。如果以招股书披露的数据为准,这两个数据相差幅度高达67.7%。
再以2022年年报为例,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北芯生命2022年的净利润约-2.6亿元。而根据公司招股书披露,2022年,北芯生命的净利润为-3亿元。如果以招股书披露的数据为准,这两个数据相差幅度高达13.3%。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公示的财务数据(如年度报告中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营业收入等)主要由企业自行填报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属于“企业自主公示信息”。对于合规经营、重视信用的企业,其填报的数据通常会与实际财务状况一致,以避免因虚假填报面临处罚;部分企业可能因疏忽(如填报错误)或故意(如隐瞒真实经营状况)导致数据失真。
7月18日,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芯生命”)即将叩响科创板上市委的大门。这家自诩“国内首创FFR/IVUS双轮驱动”的明星企业,头顶“国产高端器械破局者”的光环,却在招股书里留下了一地鸡毛:五年巨亏近10亿、销售费用畸高、核心数据打架、核心技术团队大量流失……
北芯生命在2019年至2022年中,其营业收入分别为2.91万、167.46万、5176.21万和9245.19万元,对应的扣非净利润则分别为-2145.16万、-5426.46万、-16062.65万和-17898.72万。
尽管彼时体量还不到1亿元,但北芯生命已经迫不及待地冲刺IPO了,2023年3月底,公司提交了招股书(申报稿),正式冲刺A股。但此后两年,公司分别亏损1.4亿元和0.44亿元,未能实现年度扭亏。而从2019年~2024年,北芯生命已经累计亏损接近10亿元。
财务数据与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数据“打架”涉嫌财务造假
需要指出的是,北芯生命的财务数据堪称“薛定谔的报表”。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公司营收从9245万元增至3.17亿元,但亏损额也从3亿元下降至5374万元。然而,这一“改善”背后暗藏玄机:
首先是工商年报与招股书数据公然打架。以2023年年报为例,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北芯生命2023年的净利润约-2.6亿元。而根据公司招股书披露,2023年,北芯生命的净利润为-1.55亿元。如果以招股书披露的数据为准,这两个数据相差幅度高达67.7%。
再以2022年年报为例,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北芯生命2022年的净利润约-2.6亿元。而根据公司招股书披露,2022年,北芯生命的净利润为-3亿元。如果以招股书披露的数据为准,这两个数据相差幅度高达13.3%。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公示的财务数据(如年度报告中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营业收入等)主要由企业自行填报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属于“企业自主公示信息”。对于合规经营、重视信用的企业,其填报的数据通常会与实际财务状况一致,以避免因虚假填报面临处罚;部分企业可能因疏忽(如填报错误)或故意(如隐瞒真实经营状况)导致数据失真。
然而,如果是企业疏忽,一般数据相差不会很大,或者是小数点填错这种。而北芯生命的财务数据动辄相差13%~68%,这种随意性应该不是疏忽所致,而是否涉嫌财务造假呢?
学术推广涉嫌商业贿赂最近一年技术人才出现“离职狂潮”
另一个需要指出的是,北芯生命的销售费用率堪称“医疗器械行业之最”。2021-2024年,其销售费用分别为5404万元、7589万元、1.03亿元和1.1亿元,占营收比例高达104%、82%、56%和35%,而同行均值仅26%。
更可疑的是,天眼查显示,北芯生命最大会议服务商——众智(北京)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智国际”)2024年社保参保人数为0,却连续三年从北芯生命拿走数百万元会议费。
“一家参保人数为0的‘空壳’公司,如何为一家拟上市公司承办上百场学术会议?这些资金是否变相流向了医院科室和医生口袋?**
销售费用高企的同时,北芯生命的核心技术团队似乎正在分崩离析,具体而言,2024年8月,研发总监李恒伟突然离职。李恒伟于2017年6月加入北芯生命,并从2022年1月起担任研发总监一职。在入职北芯生命之前,李恒伟曾在迈瑞生物担任高级装备开发工程师。而在北芯生命任职期间,李恒伟主要负责功能学产品线方向规划、项目管理以及原一代产品血管内超声(IVUS)主机设计转化工作。IVUS为北芯生命最主要的核心产品之一。
李恒伟并非在近一年多时间里,唯一从北芯生命中离职而去的“高端技术”人才。包括李恒伟在内,在2024年前后,就至少有7名曾为北芯生命技术突破贡献过重要力量的技术人才与其分道扬镳。其他6人分别是邵小虎、陈丽丽、王宇翔、熊双涛、张鸽和韦世波。而这6人皆是北芯生命的发明专利的发明人,可以说是公司的技术骨干。
而从2022年9月以来,北芯生命的研发人员总数由152人降至109人,较两年前减少了近三成,占公司员工总数比例也从29.12%大幅下滑至19.75%。
实际上,北芯生命技术壁垒不堪一击,护城河有限,竞争对手纷纷涌现。作为一家以“硬科技”为买点的公司,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的现象。目前,乐普医疗的FFR产品已获批,恒宇医疗、开立医疗的IVUS设备已进院。
集采绞肉机下的价格战,是北芯生命需要面临的另一大问题。2023年,北芯生命的IVUS系统纳入省际联盟集采,单价从6496元暴跌至2696元,降幅60%。“以价换量”似乎已经成为北芯生命唯一出路,北芯生命的毛利率已从2022年的87%骤降至2024年的54%。“集采对医疗器械企业的冲击很大,北芯生命这种高研发投入的公司,未来可能更难受。”有投行人士表示。
即便北芯生命侥幸过会,其未来也布满雷区:包括集采常态化下,心血管介入器械已纳入国家集采清单,北芯生命核心产品价格或继续腰斩。公司研发断层:在研产品最快2026年上市,但竞争对手已抢占市场先机。上市后原始股东解禁潮将汹涌而至,红杉等机构势必“清仓式减持”。
北芯生命IPO,折射出科创板“宽容失败”被异化为“容忍欺诈”的危险倾向。当资本沉迷于“国产替代”故事,当券商为赚取承销费美化报表,当监管以“包容”之名放松审核,最终受伤的不仅是投资者,更是整个中国高端器械产业的公信力。
我们呼吁监管层:对北芯生命启动现场检查,彻查财务数据、销售费用流向及对赌协议执行细节;同时,完善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建立“未盈利企业”动态退市机制,避免“上市圈钱、亏损跑路”的恶性循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需要真正的创新者,而不是涉嫌财务造假的“画饼大师”。北芯生命,请用真实数据回应质疑。否则,就不配做一家公众公司。
加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