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产业经济

|产业经济

净息差收窄、行业集中度风险与关联交易隐忧:威海银行区域龙头转型困局

财评社 宝剑

|
  在2024年的金融行业图景中,威海银行作为山东省重点扶持的地方性城商行,凭借区域深耕优势和股东资源的支持,实现了资产规模的稳步扩张。然而,这份看似稳健的经营成绩单背后,却隐藏着多重结构性矛盾与潜在风险。从财务数据到业务结构,从风险管控到战略转型,威海银行正面临净息差收窄、行业集中度风险、关联交易透明度不足等多重挑战。这些短板不仅制约其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更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重大障碍。
  2024年,威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3.16亿元,同比增长6.4%,但这一增速背后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矛盾。利息净收入依然是主要贡献来源,而非息收入占比不足25%(若以2023年利息净收入71.32亿元推算)。相比之下,行业领先银行如招商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已突破40%。这种对传统利差业务的过度依赖,使得威海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加速的背景下显得尤为脆弱。
  归母净利润虽同比增长7.5%至21.98亿元,但增速明显低于营收增速,反映出盈利能力的边际弱化。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净息差持续收窄的拖累。2024年,威海银行净息差降至1.63%,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市场利率下行叠加LPR多次下调,导致银行利差空间被大幅压缩。与此同时,拨备计提压力进一步侵蚀利润。2024年核销不良贷款33.71亿元,叠加风险资产处置成本,对盈利形成显著拖累。
  截至2024年末,威海银行总资产达4414.64亿元,较上年增长13.5%。其中,贷款及垫款总额2075.06亿元,占比47%,显示出信贷投放力度较大。然而,这种规模扩张是否具备足够的效率支撑?数据显示,该行存款规模3019.5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达13.48%,负债端稳定性增强。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存贷比(贷款/存款)约为68.7%,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表明,威海银行在负债端的低成本资金获取能力仍需提升,尤其是在存款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