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汽车 > 车市动态

|车市动态

解码产业升级与生态重构,2025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发展论坛成功召开

中国经济网

|
  

7月15日,“2025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发展论坛”在长春顺利召开。论坛以“新质引领 智创未来”为主题,设置主论坛及系列活动,包括百人会夜话、供应链对接交流会等,汇聚政产学研界的重磅嘉宾,推动形成更具前瞻性与务实性的产业共识。

  

  

“中国已实现电动化换道超车,智能化方面终端市场先行,产业生态日趋丰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核心任务包括两个阶段目标:一方面,2025年至2030年,加速普及辅助驾驶,扩大用户基础,培育智能驾驶文化;另一方面,要快速提出L3及更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发展目标,率先实现L3及以上技术应用的国家和企业将占据关键优势。

  

  

“结合企业动态判断,2030年及之后两三年,或将是L3、L4从试点走向规模化应用的窗口期。”张永伟说。

  

专家洞见,解锁技术突破与产业航向

  

会上,专家代表们分享了各自在智能汽车关键领域的创新理念,为产业发展提出新思路。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院长、教授王建强指出,目前智能汽车安全技术主要沿着两条路径推进:一是规则驱动,二是数据驱动,两种路径各有优劣,但均难以单独支撑智能驾驶向更高等级演进。为此,他提出“认知驱动”路线,融合人类类脑认知与知识经验的启发方式,通过感知—认知—决策三大环节打通规则与数据的融合通路,实现系统在复杂交通环境中的准确感知、深度认知与安全决策。

  

  

哈尔滨理工大学终身荣誉教授、国家卓越工程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蔡蔚提到,随着充电系统电压向1000V乃至1500V迈进,碳化硅等宽禁带功率器件逐渐成为主流,但也带来封装热失控、系统成本高等问题。在电机技术路线上,当前主流是永磁同步电机。他强调,电动化+清洁化是国家长期战略目标,电驱动系统作为核心零部件必须实现自主可控。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