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汽车 > 车市动态

|车市动态

技术服务于人,而非成为试验场,智驾辅助的正确打开方式

汽车资讯网

|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智能汽车领域,消费者们在选购新车时往往会面临一个关键的选择:是被那些炫酷的新功能所吸引,还是更关注车辆的安全冗余?

  

2025年7月8日,中汽中心、清华大学与华为联合发布了一份名为《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的重要文件。这份报告犹如一颗“思想核弹”,揭示了智能驾驶辅助行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目前,智能驾驶辅助领域的宣传似乎陷入了一场怪诞的竞赛,各厂商竞相展示自家产品的激光雷达数量和算力数值,试图以此证明其技术的先进性。然而,智驾技术白皮书从硬件、软件、体验和产品四个维度深入探讨了智能驾驶辅助技术的本质,指出纯视觉方案在物理层面存在天花板。

  

例如,在强逆光下摄像头识别距离会衰减40%,而激光雷达则能在雨雾天气中构建三维点云,毫米波雷达能够无视天气干扰锁定金属物体。这些技术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利用置信度加权决策,比人类反应快3倍,用冗余创造确定性。

  

而华为之所以坚持采用多传感器融合路线,是因为这短短200毫秒的时间差往往就是生与死的距离。拒绝传感器融合不仅是成本优先思维的表现,更是对安全责任的妥协。但拥有激光雷达或高算力芯片并不等同于实现了高阶智驾辅助;真正的高阶智驾辅助需要的是全面的系统工程,单一硬件无法弥补整个系统的缺陷。

  

  

同时面对“激光雷达是否必要”的争论,华为给出了更高维度的答案——真正的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华为ADS构建的“五维安全”理念包括全时速(1-150km/h全域守护)、全方向(CAS 3.0全向防碰撞)、全目标(精准识别各种障碍物)、全天候(稳定应对恶劣天气)和全场景(无缝覆盖多种驾驶情境)。这五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功能列表,而是构成了一张生命保障的拓扑网络,任何一环的缺失都会使防护体系出现致命破绽。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