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汽车 > 车市动态

|车市动态

汽车降价的真相:靠偷工减料?

盖世汽车网

|
  

“价格战中,企业卖得远远低于成本,或者是赔钱卖,它必然得有出处的。首当其冲就是造车时相关材料的以次充好。”就在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在被问及“汽车价格战打到最后会有怎样危害”时,直指产业痛处。

  

进入7月,随着银行“高息高返”政策被叫停,多品牌全系车型陆续宣布涨价,有人将之解读为价格战熄火的信号,认为接下来中国汽车产业将进入“技术密度竞争”的新阶段,但也有人悲观预测,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尤其是多年价格战遗留下的产品质量担忧仍在持续。

  

市场挤压与生存抉择

  

2025年初,中国车市的“战损报告”令人心惊胆战。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尽管中国市场1-5月总体销量勉强站稳1274.8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约10.9%。但稳中向好的行业运行态势之下,内卷早已蔓延至价格与产品力的方方面面。

  

库存高企导致车企现金流承压,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监测数据,2025年6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仍高居56.6%。在库存重压下,价格战成为唯一的“速效药”。

  

以5月23日为引爆点的新一轮降价潮中,比亚迪(002594)海鸥智驾版两周狂揽3万订单的成绩背后,是入门级车型逼近甚至击穿成本线的残酷现实。然而在消费者叫好、市场扩张的背后,行业却弥漫着焦虑气息,如此价格下的汽车,其核心品质会不会被动摇?

  

“无休止的价格战是破坏产业发展的核心,破坏了产业健康发展的生态,使得整个产业毫无利润可言。价格战打不停,打不赢,不能打!整车企业要对行业负责,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负责。”对此,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华汽文化基金会理事长付于武态度鲜明。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