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国内财经

|国内财经

更多粮田变良田

经济日报

|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地方镇农民驾驶农机在翻耕农田。武纪全摄(新华社发)

  

  眼下,各地正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涵闸、开挖沟渠、平整土地、兴修水利等作业正有条不紊地开展,为即将到来的春耕生产提供支撑。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门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优化建设布局,加强政策保障,多渠道加大建设投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节本增效成果显著

  

  高标准农田指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农田,是农田里的“优等生”。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粮食产能亩均提高10%至20%,许多农田达到了“一季千斤、两季吨粮”,为全国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提供了重要支撑。

  

  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负责人表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是利当前、管长远的大事要事。实践表明,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产出能力将大幅度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将明显增强,旱能浇、涝能排,实现大灾少减产、小灾不减产、无灾多丰收;资源利用效率将显著提升,肥、药、水利用率一般提升15%至30%;农业综合效益将明显改善,高标准农田亩均节本增效500多元。

  

  高标准农田建设受到农民群众普遍欢迎。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村民们时常查看麦田苗情,对高效节水灌溉很满意。藁城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业综合开发中心主任李彦军说,藁城区近年来把原有土渠灌溉改为管道输水灌溉等方式,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85。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