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观点评论

|观点评论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经济日报

|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逐步扩大,但也存在不同层级城镇发展水平不均衡、功能分配不合理等问题。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城市规划体系,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本期特邀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城镇化快速发展凸显结构性问题

  

  近年来,我国城镇发展取得怎样成效?不同层级城镇发展存在哪些不平衡和不协调的问题?

  

  张贵(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陆续出台户籍、土地、教育、就业和住房等领域配套改革政策,强化城市群、都市圈在城镇化战略格局中的主体地位,城镇化发展和城镇建设取得新成效。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持续改善。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1年51.27%提升到2023年66.16%,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1.24个百分点。据统计,202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1元,增长速度为5.1%。地级以上城市地区生产总值77万亿元,占全国的61.1%。随着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基本取消,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向常住人口覆盖、供给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提升。

  

  城镇数量显著增加,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城市数量从1978年的193个增加到2023年底的694个,其中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由3个增加到29个,超过1000万的城市由1个增加到11个。2023年底地级以上城市297个,常住人口超6.7亿人。城镇化体系不断完善,城市群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引领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
Baidu
map